新村街道工委建立“党性积分”管理机制,旨在以“积分”量化的形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党员管理机制,进一步解决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、社区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不积极等问题。
机制创新,量化管理党员。新村街道工委结合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特点和社区党员的自身特点,明确社区党员“党性积分”的管理框架以及积分适用的范围、标准、内容等要素:党员的年度积分包含“基础积分”和加分项,分别是涉及理想信念坚定、树立“四个意识”等内容的100分“基础积分”;涉及参加组织生活、遵章守纪等内容的“日常行为加分项”;涉及志愿服务、认领服务等内容的“贡献加分项”,加分项上不封顶。另外,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又对积分加分项进行了个性化规定:如“积极建言献策、发挥监督作用加5分”、“抵制错误思想行为加10分”。最后,通过将积分规则向全体党员进行公示,充分征求意见、修改完善后进行实施。
举措有力,规范推进工作。新村街道工委通过实行痕迹化管理,明确社区“两规范两建立”工作措施,即规范管理使用“积分榜”、“积分手册”,建立双月通报制度和积分工作档案。通过统一发放《“党性积分”手册》和《党建工作履职记录本》,定期将党员积分情况通过积分榜予以公布,接受党员群众监督;通过将参与“两学一做”各项学习活动的情况纳入积分统计内容,使党员积分情况成为民主评议和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。
管理严格,层层传导压力。各社区党委积极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将“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”与积分监督激励相结合,对于长期无故不参加党组织活动、“积分”垫底的党员,采取提醒、约谈的方式,给予其批评教育并督促改正,要求谈话率不低于10%。对于推进“党性积分”力度不够、效果不明显的社区,街道主要领导对社区党委书记进行约谈,对其予以提醒和批评。
“党性积分”实行两年以来,新村街道下辖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,各社区党员的自觉性、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,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以及其他党建工作的参与率由过去的30%提升到70%以上,有的社区甚至可达90%。“党性积分”已成为新村街道党建工作的一项品牌项目,在强化“党建引领”、推进“两学一做”、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进一步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