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晓月学苑 >> 廉政纵横 >> 域外广角

芬兰“法大于天” 腐败成本高昂


【信息时间: 2014/12/10   阅读次数: 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 完备的司法体系、诚信的社会氛围和透明的行政程序,使芬兰在国际廉洁度、竞争力等榜单上长期稳居前列,“法大于天”早已成为社会共识,贪污腐败行为面临巨大的法律和社会成本。

 生活在北欧严酷自然环境中的芬兰人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——坚韧、内敛、诚信。在芬兰,贪污受贿、侵吞社会财富等行为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。

 芬兰前最高检察院总检察长马蒂·库西马基说,公民自律是防止腐败的最有效手段。为达到某种目的向他人行贿或替他人办事而索取钱财,都不符合芬兰人的思维方式。马蒂·库西马基任职30年里,没有一个人以任何形式向他行贿。

 芬兰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“道德或宗教”课程,向孩子们灌输平等、公正和诚信等价值观。从初中开始,又增加了包括公共事务和司法体系等在内的“社会研究”课程,让学生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,了解社会如何正常运转。良好的基础教育使芬兰公民普遍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,进而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守法环境奠定了基础。

 芬兰律师马尔库·弗雷德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,芬兰没有专门设立反腐制度,反腐建立在社会态度的基础上,整个社会都鄙视腐败行为。

 弗雷德曼告诉记者,诚信自律的社会风尚增加了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风险。公务员的不法行为一经揭露,不仅丢官、坐牢,更重要的是名声扫地,失去朋友,无法在社会上立足。“这样的代价实在太高,不值得为蝇头小利而以身试法”。

 弗雷德曼认为,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薪水也是一种防止官员腐败的方法。在芬兰,供职于政府的律师、法官及公诉人的工资与私人律师一样高,“他们不值得为贪污而失去一份体面的工作”。

 从分配制度上看,芬兰实行累进所得税制,社会贫富差距相对较小。薪水较高的政府官员不会因为收入不及公司高管而冒险去贪污受贿。  

 然而,即便在这个人人笃信法律、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社会,也存在着某些游离于法律边缘的变相腐败,即近年来常被提及的“老友圈”现象。

 “老友圈”原义为“好哥们圈”,是指身居高位并相互熟识的一群人形成的“朋友圈”。其成员利用各自的影响力来干扰甚至绕过正常决策过程,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。表面上看,决策程序公平合理,但暗地里,政治和商业精英之间存在不透明的业务往来。

 舆论认为,芬兰的“老友圈”是“导致腐败利益交易的典型源头”,是影响决策透明度的隐患。芬兰的反腐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。

作者:李骥志 徐谦
来源:新华社
上一条: 芬兰“法大于天” 腐败成本高昂 下一条: 公务出行,各国如何保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