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崇廉尚德 >> 史海廉潮

宋朝的"严母"


【信息时间: 2015/5/5   阅读次数: 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

  宋朝是我国古代盛产“严母”的时代,严母的事例不胜枚举。与前后各代相比,宋朝的严母为何层出不穷呢?

  观念的转变。宋代的母亲已经认识到溺爱孩子的后果,司马光的母亲就曾经说过:“作为人母,不患其不慈,而患其只知爱而不知教。古人说得好:‘慈母败子’。爱而不教,使子女成为大奸大恶之人,甚至被判刑、杀头,这不是别人唆使的,正是母亲纵容的结果。”正因为如此,小时候喜欢飞鹰、走狗的寇准,被严厉的母亲用秤砣砸伤脚面。这一砸,让寇准翻然醒悟,从此开始发奋苦读,终成一代名相。

  地位的提高,使宋代的母亲读书识字,有能力督促孩子学习。苏轼的父亲苏洵常年在外,母亲程氏自然就担负起教导苏轼读书的任务。一天,母子俩读东汉《范滂传》,苏轼对母亲说:“我想做范滂这样的人,母亲答应吗?”程氏说:“你能作范滂,我怎么就不能作严格教子的范母呢?”欧阳修四岁丧父,母亲郑氏守节不嫁,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。由于家中贫困,买不起笔墨纸砚,母亲就叫欧阳修拿芦荻在沙地上练字,后来欧阳修不负母望,官至副宰相。与之类似的还有真德秀的母亲吴氏等等。她们已经深深懂得,教育孩子仅靠“母慈”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靠感情、靠能力、靠威严。

  家庭背景也是造就严母的基本条件。家中地位尊贵的母亲,性格也更要强,对儿子要求也更严格。一门出了两个宰相、一个将帅的陈省华一家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。进士出身的父亲陈省华忙于政务,教育三个儿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母亲冯夫人的身上。于是冯夫人便一手握棍,一手持香,夜夜陪读。一边严加督促,一边焚香祈告。“二十四孝图”中的“冯母烧夜香”,说的就是冯氏陪读的故事。正是在母亲的棍棒下,大儿子陈尧叟、小儿子陈尧咨考中状元,二儿子陈尧佐考中进士。陈尧叟、陈尧佐后来都官至宰相,陈尧咨则被任命为节度使,相当于将帅。与冯夫人相似的还有南宋士大夫楼钥的母亲汪夫人。所以,“庄重有家法”,“教子甚严”,也是宋代严母的典范。


作者:刘绍义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上一条: 宋朝的"严母" 下一条: 割席断交
相关链接
   年中看进展 记者调研行 | 广西百色强化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监督[2021-08-18]
  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|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[2021-08-17]
   《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》出版发行[2021-08-17]
   【上级巡视巡察】北京市委第八巡视组向丰台区反馈巡视情况[2021-05-13]
   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“两个维护”是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[2021-08-12]
   深度关注丨斩断黑色利益链[2021-08-11]
   共青团中央、全国青联授予我国奥运健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[2021-08-10]
   全国上半年处分乡科级干部3.8万人,一般干部4.4万人 亮剑群众身边微腐败[2021-08-10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