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崇廉尚德 >> 史海廉潮

由"小姜湾整纪"说起


【信息时间: 2014/11/17   阅读次数: 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 1947年,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,部队开始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,首长心急如焚。于是,9月2日在新县小姜湾召开整顿纪律大会,会上公布了“三枪毙、三不准”的纪律。

 然而,10月13日部队到达黄冈总路嘴镇后,镇上的老乡还是跑光了。原来,仍有干部违反群众纪律,从店铺里“拿”了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挑在枪上招摇过市。邓小平看到后脸色立即变了,“他是什么人,这么大胆子!”经调查,此人是野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,不仅是战斗英雄,还是个劳动模范。为严肃纪律,部队召开公判大会,决定枪毙赵桂良。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,“吓跑的群众回来了,敢于和部队接近了,有的主动给部队带路”。

 小姜湾整纪,是党和军队历史上加强纪律建设的一个缩影。革命战争年代,纪律是党和军队的生命。如果不加强党的领导,严明党的纪律,就没有党的集中统一,就会一盘散沙。1948年11月,毛泽东在西柏坡题写“军队向前进,生产长一寸。加强纪律性,革命无不胜”,于1949年元旦发表,在已经看到胜利曙光时,领袖如此强调纪律,可见在他心中,纪律建设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。

 如今,党的地位、任务、环境与小姜湾整纪时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但是纪律建设一点也不能削弱,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松弛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。一些党员干部被成就、职位、权力、欲望搞昏了头,明知违纪违法还要去干,还有的与群众不是越来越近,而是渐行渐远。

 今天,我们共产党人正为实现“中国梦”开始“新的远征”,在这个关口推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就是新的历史征程上的集中整纪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坚决纠正“四风”,一项项部署、一条条规定,无不突出“纪律”二字。而触犯了纪律的“红线”,无论是谁,无论过去有过什么贡献,一律受到严厉惩处。

 联想起刘邓大军在大别山,部队每次出发前,邓小平同志一定要派人问一问借住的农舍“门上好没有,水缸挑满没有,稻草捆好没有”。我们今天也应该有这样的自觉,一日三省吾身,为了我们这支队伍总有群众带路,纪律建设须常抓常新。

作者:王平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
上一条: 古近代行政监察的发展与启示 下一条: 五帝和夏商周时期廉政制度建设
相关链接
  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建立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 聚焦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对下业务指导[2021-08-10]
  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第一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[2021-08-04]
   精准施治 一严到底 解读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半年报[2021-07-29]
   深度关注 | 吃公函 怎么治[2021-07-28]
   2021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047起[2021-07-28]
   纪检监察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初心使命[2021-07-13]
   赵乐际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"七一"重要讲话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正风肃纪反腐[2021-07-12]
   重磅!北京出台28条措施,加强对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监督[2021-07-06]